每日經濟新聞 2024-11-10 22:06:09
每經記者 程雅 每經編輯 梁梟
10月30日晚,瀚川智能(SH688022,股價12.60元,市值22.16億元)披露了一則重大訴訟公告。公告內容顯示,公司與江西華立源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立源)就電池生產線的各個子系統(tǒng)先后簽署了多份銷售合同。公司按照合同約定交付了各臺設備并提供了質保等售后服務,但華立源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貨款。
視覺中國
為維護公司的合法權益及股東利益不受侵害,瀚川智能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華立源支付電池生產線所涉7份買賣合同項下欠付貨款本金9104.63萬元并賠償逾期付款利息損失,并支付律師費、財產保全擔保費及訴訟費用。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發(fā)現,對這一糾紛的相關情況,雙方各執(zhí)一詞。
瀚川智能:對方違約
據公告,2021年11月,瀚川智能與華立源就電池生產線的各個子系統(tǒng)先后簽署了7份設備采購合同。
7份設備采購合同的總金額為9430萬元,各份合同“支付條款”均約定,各個子系統(tǒng)設備貨款均分4期付清:預付款,合同生效后7個工作日內支付總金額的30%;預驗收合格后、發(fā)貨前支付總金額的30%;被告終驗收合格后7個工作日內支付總金額的30%;質保金,品質保證期滿(自被告終驗收合格之日起計算12個月)支付總金額10%的質保金。
前述7份采購合同簽訂后,瀚川智能陸續(xù)向華立源交付了各子系統(tǒng)設備。2022年12月21日,各子系統(tǒng)設備全部通過了終驗收。
電池生產線調試完成整體投入運行后,瀚川智能根據華立源的要求,結合生產線整體運行狀態(tài)、各子系統(tǒng)對接配合時的實際工況對部分設備進行了調整優(yōu)化,確保電池生產線整體正常運行。
瀚川智能一方表示,雖然公司按照合同約定交付了各臺設備并提供了質保等售后服務,但華立源卻未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貨款。截至瀚川智能提起訴訟之日,華立源合計僅支付貨款1212.04萬元,支付比例僅為12.85%。
瀚川智能認為,原被告之間就電池生產線所簽7份設備采購合同均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照履行。瀚川智能已經履行了交貨義務并提供了售后質保服務,華立源拖延付款的行為構成嚴重違約。除了支付欠付貨款本金之外,華立源還應當依照約定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并賠償公司維權的合理支出。
天眼查信息顯示,華立源成立于2013年12月,是一家以電器機械和器材制造為主的企業(yè),也是一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è)。
華立源:驗收不成立
為何華立源一直未支付剩余貨款?10月3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華立源。相關負責人表示:“原來是有個協(xié)議,要先委托貸款給我,我才給他錢,他現在不給錢,我怎么給他錢?對不對?”
據該負責人介紹,當時,瀚川智能想幫華立源墊資做項目,但后續(xù)對方并沒有進行委托貸款。目前已支付的貨款1212.04萬元,有部分由瀚川智能提供。
對于瀚川智能如何得到回報,該負責人并沒有詳細介紹,僅表示,有債轉股等一些安排,“也有一部分三年以后要逐步歸還”。
按照上市公司公告的雙方協(xié)議約定,預付款比例就達30%,但華立源的最終付款卻僅有12.85%,為何在預付款都不達標的情況下,雙方仍會繼續(xù)合作?
華立源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不合乎邏輯的事。該負責人稱,一年多過去了,對方交付的產品仍然沒有達到驗收的水平。“他是為了提前做銷售收入,就說要我們配合一下。”驗收時,瀚川智能給出了承諾函,稱當時的驗收并不作為合格的依據,僅作為對方財務核算的依據。這7個子系統(tǒng)只有部分可以使用,但由于涉及的是一整條自動化的產線,因此并不完整。
據其介紹,在今年6月份時,雙方都談得很好,包括瀚川智能如何改善產線,但7月份,由于瀚川智能內部調整,新能源事業(yè)部的對接人員發(fā)生變動,因此在業(yè)務上也沒法再進行溝通。
不過該負責人也表示,上述內容僅代表他個人觀點,最終事實認定以法院判決和監(jiān)管部門調查結果為準。
華立源另一位負責人則告訴記者,此事目前正處于訴訟階段,公司目前也在準備反訴。雙方都有各自的立場,但華立源掌握的證據不僅是對方提到的那幾份合同。“所謂的驗收,不論從時間還是各個方面(來說)都是不成立的。”
瀚川智能:驗收真實
針對上述問題,瀚川智能向記者書面回復采訪函表示,公司與華立源之間的銷售合同是2021年11月簽訂的,與債轉股協(xié)議和委托貸款協(xié)議之間并沒有任何關聯。由于華立源未按照合同要求履行付款義務,瀚川智能并未行使債權轉股權的權利,雙方簽訂的可轉債協(xié)議已經終止。相關委托貸款也在2022年9月就已經收回,相關委托貸款協(xié)議也相應終止了。
瀚川智能稱,不存在貨款由瀚川智能支付的情況,雙方只是在合作初期,基于合作關系為華立源提供了委托貸款,且該筆貸款在2022年9月就已經收回。依據雙方簽署的銷售合同,華立源付款進度按3∶3∶3∶1的節(jié)奏進行。但華立源并未按合同履行付款義務,瀚川智能多次與華立源進行溝通,華立源依然拒不付款,無奈之下,瀚川智能不得不選擇起訴。
針對“驗收”和“承諾函”的問題,瀚川智能稱,公司從未與華立源簽署此類承諾函件。此項訂單的驗收單是華立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長、總經理熊柱德親自簽署的,驗收單的真實性是毋庸置疑的。
“從現實情況講,對方的表述存在邏輯漏洞。對方若未進行驗收,為何會持續(xù)使用公司生產的設備生產他們自己的電池產品?對方若不進行驗收,公司更是不可能將此筆業(yè)務在當年確認收入的。”瀚川智能稱。
為何在預付款沒達標的情況下,仍繼續(xù)進行合作?瀚川智能表示,公司與華立源的銷售合同規(guī)定了3∶3∶3∶1的付款方式。華立源當時提出為了能夠快速投產,以滿足訂單要求,希望公司能夠先提供設備給他們使用,后續(xù)將按照合同約定及時支付相應貨款,因此設備快速進行了驗收。但在實際操作中,華立源并未按合同履行付款義務,且經多次溝通依然拒不按時付款。
對于公司新能源事業(yè)部的現狀,瀚川智能表示,公司新能源事業(yè)部并未解散,只是對組織架構進行了戰(zhàn)略性調整。“我公司一直持續(xù)在與對方保持對接與溝通。但是在我方提出付款請求后,對方執(zhí)意不進行款項支付是我方沒有想到的。也是基于此家客戶的情況,后續(xù)我們在承接新能源電池行業(yè)訂單的時候非常注意客戶的資信情況,對于客戶的資質審核加強管理。后續(xù)該業(yè)務板塊將持續(xù)承接有利潤、回款好的優(yōu)質訂單,以保障公司的利潤與現金流。”
瀚川智能三季報虧損
10月30日晚,瀚川智能披露2024年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瀚川智能實現營業(yè)收入4.67億元,同比下降61.18%,歸母凈利潤虧損3.14億元。
截至2024年9月30日,瀚川智能2024年第三季度報表中,未分配利潤為負1.62億元(以上數據未經審計),實收股本為1.76億元,未彌補虧損金額超過實收股本總額三分之一。
談及虧損的主要原因,瀚川智能表示,報告期內,受宏觀經濟環(huán)境影響,公司汽車裝備業(yè)務交付量及驗收進度低于預期,同時公司針對新能源業(yè)務的電池設備和充換電設備進行了戰(zhàn)略性調整,導致公司整體收入下降。
此外,由于汽車終端市場競爭加劇存在降本需求,公司在承接國內重要客戶訂單時,部分項目毛利率明顯降低。新能源電池裝備和充換電業(yè)務受宏觀經濟環(huán)境影響,國內新能源市場競爭激烈,價格內卷,毛利率偏低。
同時,瀚川智能按照企業(yè)會計準則的要求,計提存貨資產減值準備和信用減值準備,對公司本期的利潤相關指標造成較大影響。
受宏觀經濟環(huán)境承壓的影響,瀚川智能將各地子公司閑置廠房退租,導致長期待攤費用中剩余的裝修費一次性計入管理費用;優(yōu)化組織結構與人員,公司依法合規(guī)給予優(yōu)化人員賠償,導致支付離職補償金較多。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